感受推磨感言
讀紅樓夢有什么感受
定了嗎鞥我哦是的咯
蝸居中比較經(jīng)典的句子?
大城市里,沒丟過自行車的人很少,但丟過汽車的人倒是不多,丟一輛汽車就是大事,就得驚動很多人,最后沒準就破了案,就算找不回來,損失還有保險公司擔著,也傷不了他多少筋骨。
可丟一輛自行車,誰管
對于窮人來說,一輛自行車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呀
窮人只有一個破碗,富人有一大堆財產(chǎn),一般人就總以為富人更容易蝕財。
殊不知閻王不嫌鬼瘦,要飯的、揀破爛的,手里攥半個燒餅,還有可能被比他更餓的人搶去。
窮人錢少,但防護也差。
每個城市都有不少高尚小區(qū),里面有的是富豪,但人家那里又是鐵門固守,又是保安巡邏,又是紅外線監(jiān)控,歹人下得了手嗎
古時的皇帝在宮里悶久了,也想出去換換空氣,享受享受常人的自由,于是扮成平常百姓,美其名曰微服私訪。
窮人聽說了,不免有些自慰,咱窮是窮點,但無牽無掛,讓皇帝也羨慕呀。
可是他忘了,他的牽掛其實具體得很,窮人的生存環(huán)境遠比富人惡劣。
皇帝就算是換了衣服,左右也是一大群保鏢,還有一個管家,口袋里永遠裝著充足的銀兩。
他懷著那份新奇的興致,無憂無慮去體驗所謂民間疾苦,就像現(xiàn)在的城里人,帶著瑞士軍刀、防毒面具、還有指南針、礦泉水,去離城二十里的鄉(xiāng)間感受苦難一樣,盡管在農(nóng)家吃了一頓粗糧,只不過是幫助消化而已。
窮人的難處只有窮人自己知道。
在混亂無序充滿暴力的環(huán)境中生活久了,窮人也有了自己的處世哲學。
窮人往往不相信法律,“制度是死的,但執(zhí)行制度的人是活的。
”從理論上講,制定法律是為了維持秩序,保護弱者,但實際上法律往往對富人有利。
富人可以用錢的力量去影響執(zhí)行制度的人,有錢能使鬼推磨,法律在富人眼中變得親切。
富人破壞法律的公平,窮人則對法律失去信心,甚至根本沒有法律的概念。
在窮人心目中,實用主義的價值觀是根深蒂固的,“成者為王敗者寇”,只看結(jié)果,不管手段。
所以窮人中的暴力尤其可怕,有一種典型的搶劫方式是,先照準腦袋,狠狠一磚頭掄去,砸死再說。
其實這個人的口袋里也許只有幾元錢。
但這是一條命呀
財產(chǎn)少顧慮就少,顧慮少膽子就大,膽子大許多罪惡的念頭就得以實施。
每個城市的貧民窟都是社會秩序最混亂的地方,但窮人只能呆在那里。
人為財死,財富往往是災難之源。
但翻開報紙的社會新聞,你會發(fā)現(xiàn)被謀財害命的,更多的卻是窮人,那被謀掉的區(qū)區(qū)小財,在富人看來簡直可憐,但事實就是如此。
參加一項傳統(tǒng)民俗活動1000字
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民家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每年從農(nóng)歷臘七臘八就開始了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祭灶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
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
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春節(jié)習俗 祭灶灶”或“辭灶”。
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
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灶王爺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
天津市民俗專家林希介紹說,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趣聞 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哪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在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
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shù)难例X粘住,使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
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這實際上是民間一種倫理道德的自律。
吃灶糖灶糖是一種麥芽糖又稱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guān)東糖”,拉制成扁圓形的就叫灶糖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寒冷,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真關(guān)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其掂著雖然很重,但質(zhì)料十分細膩。
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1]2臘月二十四編輯掃塵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
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
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2]據(jù)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掃塵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
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
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nèi)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
可見,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wèi)生,預防疾病的傳統(tǒng)美德。
[3]3臘月二十五編輯做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匯報推磨做豆腐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于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chǎn)力低下,沒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會買一大筐豆腐存留食用等。
接玉皇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xiàn),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diào)節(jié)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
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于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
因此,人們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需要,發(fā)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照田蠶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
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jié)千燈節(jié)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jié)日。
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jié)。
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
這一節(jié)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
當?shù)厝罕娫谶@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tǒng)的體育游藝活動。
4臘月二十六編輯割年肉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
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nóng)耕社會經(jīng)濟不發(fā)達,人們往往在年節(jié)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5臘月二十七編輯洗浴傳統(tǒng)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語。
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
6臘月二十八編輯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fā)”。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lián)、窗花和各種春節(jié)張貼之物。
宰雞趕大集其中貼春聯(lián)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shù)》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lián)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lián)”。
后來,隨著造紙術(shù)的問世,才出現(xiàn)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lián)的習俗。
7臘月二十九編輯祭祖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
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節(jié)是大節(jié),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
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據(jù)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
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jīng)是春節(jié)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上供請祖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也叫“別歲”。
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燒完。
8臘月三十編輯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跳鐘馗”、“大儺”的儀式,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
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
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
唐代以后,又有畫鐘馗故里賜福鎮(zhèn)宅圣君鐘馗門神,猛將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guān)羽、張飛像為門神的。
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后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
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
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zhí)槊鉞。
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
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jié)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lián)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
春聯(lián)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
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簡化為直接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lián)的另一來源是春貼。
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發(fā)展為春聯(lián)。
春聯(lián)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guān)。
據(jù)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lián),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lián)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
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lián)大都用紅紙書寫。
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
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lián)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nèi)。
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們就把早已準備好的春聯(lián)貼在大門上。
貼年畫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年畫,也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
春聯(lián)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fā)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fā)展。
隨著木板印刷術(shù)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鐘馗送?!?、《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炔噬戤嫛⒁詽M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jié)貼春聯(lián),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xiàn)了年畫三個重要產(chǎn)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
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jié)合起來。
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
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fā)展成掛歷。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
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
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
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還有的人家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
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正月初一編輯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
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
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
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朱仙鎮(zhèn)木板年畫《貼畫雞》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jù)彼此的社會關(guān)系,大體可分四類:一是走親戚。
初一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
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行禮。
可以逗留吃飯、談心。
二是禮節(jié)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
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
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y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
對于部分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fā)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jié)。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
現(xiàn)如今,有些機關(guān)、團體、企業(yè)、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xiàn)出長輩對晚輩的關(guān)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guān)系的民俗活動。
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
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
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顒印?/p>
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風俗。
貼畫雞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來驅(qū)鬼怪邪氣。
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陽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
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
所以春節(jié)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征著天雞。
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
據(jù)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
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后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后世剪紙藝術(shù)的源頭。
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
《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
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
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
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10正月初二編輯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
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到來的這一年要發(fā)大財。
只吃中午飯,晚上回娘家,要帶雙數(shù)的禮物。
11正月初三編輯羊日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
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
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谷子生日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即天慶節(jié)。
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
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12正月初五編輯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
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
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到來的這一年里遇事破敗。
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mào)易。
迎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財神。
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
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
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
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祭財神”。
五祀即迎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
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
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正月初四24點后),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路頭神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
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
有的地方,真的在路頭神畫像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
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
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
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進。
送窮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
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開市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
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13正月初七編輯人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
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fā)上。
撈魚生南方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人日節(jié)“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
撈啊
發(fā)啊
”,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攤煎餅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春節(jié)美食(3張)踏青正月初七踏青郊游,源于宋代夔州(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的踏磧(qi)。
磧(俗稱磧壩),三國時期諸葛亮在磧上排兵布陣,以退吳兵,名“八陣圖”。
《荊州圖經(jīng)記》:“夔府人重諸葛武侯,以人日傾城出八陣磧上,謂之‘踏磧游’,婦人拾小石之可穿者,系于釵頭,以為一歲之瑞”。
宋陸游在奉節(jié)做官時,作《蹋磧》詩:“鬼門關(guān)外逢人日,踏磧千家萬家出。
”南宋狀元王十朋在奉節(jié)為官時,更常與民同樂,正月初七帶頭游磧,男女老少,傾城出動,熱鬧非凡。
其《人日游磧》詩曰:“今日日為人,傾城出江皋。
”登高人日節(jié)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
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
”14正月初八編輯谷日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順星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
二張前后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
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或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
再供熟元宵和清茶。
黃昏后,以北斗為目標祭祀。
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15正月初九編輯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
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16正月初十編輯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
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
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nèi)便會財運亨通。
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
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jié)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伙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
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賀老鼠嫁女舊時民間俗信。
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
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qū)是正月初十。
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面餅置墻根,名曰“賀老鼠嫁女”。
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柜,怕驚動老鼠。
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并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為老鼠崔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以后老鼠可以永遠絕跡。
還有的地區(qū)于老鼠娶婦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不為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17正月十五編輯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是中國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jié),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因歷代這一節(jié)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jié)。
元宵節(jié)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jù)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jīng)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jié)日是在漢魏之后。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jié)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而元宵節(jié)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
燈會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
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
日期縮短為五天。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演社火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還要幾個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
社火里包括踩高蹺、跳鐘馗、花車等等。
春節(jié)習俗變遷現(xiàn)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來后來的“賀年卡”。
李四光刻苦學習的事例有哪些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國杰出的地質(zhì)學家,地質(zhì)力學的創(chuàng)造者和新中國地質(zhì)事業(yè)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他以獨到的學術(shù)見解創(chuàng)立的地質(zhì)力學,不僅圓滿地解決了各種地質(zhì)構(gòu)造型式的形成機制,而且成功地指導了找礦工作。
根據(jù)他的理論,我國相繼發(fā)現(xiàn)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我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東南方,緊靠長江北岸有一個叫黃岡(今黃州市的地方,這里山川秀麗,人杰地靈,是歷代州府所在地,史稱黃州。
1889年10月26日,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黃岡縣城北大約25公里的一個叫下張家灣的小村莊。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í),李四光這個名字,是后來李仲揆去上學的時候,需要填寫報名單,李仲揆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隨手就寫了個“十四”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年齡。
可是,他馬上便發(fā)覺填錯了欄目,這下可怎么辦呢
聰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幾筆改成“李”字,可“李四”這個名字實在不好聽,正在為難的時候,李四光抬頭看見堂中上方掛著一塊大匾,上寫“光被四表”,他靈機一動,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個“光”字。
從此,李仲揆又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時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艱辛的。
一家數(shù)口僅靠父親辦私塾收繳(jiǎo)學生的一點學費來勉強維持,如果遇上災荒年,私塾的學生少了,就有斷糧斷炊的危險,不得已時也只好從當?shù)氐牡刂骷依镒饨琛?/p>
所以,李四光的母親也經(jīng)常紡線織布,換些零用錢。
特別是李四光的父親為人耿(gěng)直,愛打抱不平,曾經(jīng)因與黃岡的革命黨人有來往被迫逃離家鄉(xiāng),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艱難。
這一切,對童年的李四光影響很大。
當他50多歲的時候,還不時想起幼年的苦難,深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種種苦楚而痛心。
正是在這個家庭的影響下,李四光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勞的習慣。
他常常幫著媽媽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干。
5歲的時候,李四光開始跟一位姓陳的老先生啟蒙,6歲轉(zhuǎn)到父親的私塾里,隨父親念書。
李四光學習的時候,刻苦認真,勤奮用功。
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作文忙個不停。
他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而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爬桌子,踩凳子,鬧翻了天。
李四光從小就喜歡動腦筋,問問題。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時候,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chǎn)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么來的呢
為什么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
也許是個偶然的巧合。
他后來果真成為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還曾科學地回答過他孩童時的疑問呢。
李四光小時候喜歡自己動手制作小玩具,什么小船啦,小汽車啦,各種色彩的燈籠啦什么的。
他心靈手巧,同齡的孩子都喜歡他、佩服他。
特別是,他富有同情心,對左右鄰里的窮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氣很冷,一個小偷摸進私塾里把同學蓋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學捉住你一拳我一腳地狠揍了一頓,最后還被吊了起來。
但是只有李四光沒有動手,他只是悄聲不響地拿來一條板凳,墊在小偷腳下,勸誡說以后不要再做壞事了,不然挨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開始興建大、中、小各種學堂,少年有志者,都愿意來武昌上學。
消息傳到黃岡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學的要求。
父親很支持他,從鄉(xiāng)親手里借來路費;母親也支持他,特地將自己出嫁時的嫁衣給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
李四光告別父母,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前往省城武漢求學。
1902 年冬,李四光進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學堂讀書,由于該學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學堂供給。
李四光全家都很高興。
在這里,李四光學習非常用功,他如饑似渴地吸取各種知識,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由于沒有人幫助疏通關(guān)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選派去日本官費留學。
李四光回黃岡向父親辭行,隨即乘船去日本。
但官費有限,他只好買了統(tǒng)艙票,以便節(jié)約開支留作它用。
第一次去這么遠的地方學習,李四光心情無比激動,特別是當船駛出上海吳淞口,眺望大海,波濤洶涌,茫茫無際;小小少年,心曠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艙。
他的思緒隨著海風海浪飄得很遠,很遠?? 經(jīng)過漫長的旅行,輪船終于抵達日本的橫濱港,后又乘汽車來到東京,但不巧的是,臨行前,親友餞(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魚之類的葷腥,在海上又著了點涼,所以一到東京便腹瀉不止,醫(yī)院診治為痢疾,并對他隔離治療,只得借錢治病。
這次病對他影響很大。
當大夫勸他平時多吃素少吃葷時,他永遠記住了這個勸告,幾乎一生飲食清淡,至多吃點魚呀蛋呀什么的。
所以,有的朋友和他開玩笑說,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會叫的東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主要學習日本國的語言和初等數(shù)理比。
1907年7月畢業(yè)之后,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業(yè)學校。
據(jù)說,這個學校每年僅能吸收中國留學生10名左右,而報考者竟達千余人,李四光能夠考中,是極其不容易的。
在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依舊清貧。
每月收到的官費用于必須的開支后,已所剩無幾。
為了省錢,他常常把生米放進暖水瓶中,加上開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湊著咸菜一起吃下去。
除了學習、生活,李四光更關(guān)心祖國的命運。
他常步入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jié)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
他剪掉自己的辮子表示站在革命一邊,擁護革命。
1905年7月,李四光終于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并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大會和宣誓儀式。
孫中山曾親切地摸著李四光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qū)W,蔚(Wèi)為國用”。
當時,李四光年僅16歲。
1910年7月,李四光從日本大阪高等工業(yè)學校畢業(yè),結(jié)束了7年留學日本的生活,和同學們一起返回祖國。
不久,他被派到武昌縣花林湖北中等工業(yè)學堂任教。
從學生到教師,李四光感受到一種新鮮和責任,他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fā)。
當時,李四光正在北京參加留學畢業(yè)生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
他聽到消息后,異常興奮,立即收拾行裝南下。
回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托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
后來,又改任湖北軍政府實業(yè)部部長等職。
然而,革命的發(fā)展并不是像他想象的一樣。
不久,袁世凱上臺,打擊和排擠革命黨人。
李四光發(fā)展實業(yè)、造福人民、建設新湖北的宏偉計劃已成幻想,他內(nèi)心郁悶,陷入彷徨之中??于是,李四光產(chǎn)生了再去讀幾年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的想法。
1913年7 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國,赴英國伯明翰大學繼續(xù)深造,年輕的李四光如愿以償。
當時,和李四光一起留學的有4個人,政府發(fā)放的路費全是金條。
李四光告訴同伴:“你們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銀行兌換錢幣。
”當李四光來到銀行的時候,一身破舊的衣服引起了銀行職員的懷疑,非但沒有換回錢幣,還被懷疑偷別人的金條而被抓了起來,任他如何解釋也沒有結(jié)果,連餓帶凍,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
盡管如此,青年李四光還心系父親兄長,將自己旅費的一部分省下來交給他們,以供弟妹們上學之用。
這是何等令人感動的情懷呵
李四光試圖用所有的愛戀來報答14年鄉(xiāng)村生活中父老鄉(xiāng)親所給予他的關(guān)懷與厚愛,就像他后來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一樣,鞠躬盡瘁而又無怨無悔
長途跋涉,遠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離開祖國,終于抵達倫敦。
這里是資本主義文明的故鄉(xiāng),是近代產(chǎn)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
如今早已車水馬龍,五光十色,大廈林立。
但在李四光的眼里,這一切無異于過眼云煙,他心里更渴求的是知識和科學。
經(jīng)過慎重的選擇,李四光決定進入在采礦方面較為著名的伯明翰大學。
他匆忙離開了倫敦,來到了英國西部重鎮(zhèn)伯明翰城,在學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來。
李四光的確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學生,即使休息時間,也下放松學習。
偶爾在假日走進公園,看看名勝古跡,身邊也總是少不了一疊報紙雜志,或是一卷厚厚的書籍。
在林陰里,在流水旁,他一坐下來就抄抄寫寫,或是思考一連串的問題。
但平靜的學習生活沒有持續(xù)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
以英、法、俄為一方的協(xié)約國和以德、意、奧為一方的同盟國,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展開了生死大戰(zhàn)。
一時間,生活物資日益短缺,物價開始上漲,生活極度困難,許多留學生已無法忍受,紛紛離開英國。
但李四光硬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從小養(yǎng)成的堅忍精神,節(jié)衣縮食,克服了種種困難,把學習堅持了下來。
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礦山做臨時工,賺錢維持生活,繼續(xù)完成學業(yè)。
在這樣艱難的時候,他樂觀曠達,勞逸結(jié)合,利用業(yè)余時間學會了拉小提琴,并成了終生的愛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寫成了一篇長達387頁的論文——《中國之地質(zhì)》,并提交伯明翰大學地質(zhì)系。
6 月,他通過了論文答辯。
由于這篇論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發(fā)來的聘書,請他回國擔任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教授。
6 年多的英國留學生活就要結(jié)束了,盡管國內(nèi)依然是軍閥混戰(zhàn),你爭我奪,李四光還是接受了邀請,帶著為真理奮斗的治學精神,帶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1920年5月,李四光結(jié)束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回到北京。
此時,他已經(jīng)31歲,在這年輕的生命成長中,除了幼兒時期和暫短的工作以外,他幾乎都在不停的學習中忙碌著,東奔西走,上下求索。
如今,對李四光來說,該是他向祖國貢獻知識和學問的時候了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李四光到地質(zhì)系后,主要講授巖石學和高等巖石學兩門課程。
他備課認真,一絲不茍。
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特別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功的訓練。
從巖石的肉眼識別,到顯微鏡下的鑒定以及進行全面的化學分析,他都要求學生能夠掌握。
他考試的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師的方法,除了要進行筆頭的問答以外,還發(fā)給學生幾塊巖石的標本,要求他們寫出標本的名稱、礦物成份、生成條件、與礦產(chǎn)的關(guān)系等等。
他還極其重視書本以外的知識,經(jīng)常帶學生赴野外考察,邊看邊講,邊講邊看,要求同學們大量采集標本,回來后,歸類整理,陳列在實驗室供教學研究之用。
在長期的國外留學生活中,他親身感受到中國人受盡歧視的恥辱,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曾說:“我們不能不承認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們高,藝術(shù)比我們精。
人家的地方已經(jīng)開辟到十分田地,我們的一塊沃土,還在那里荒著。
請他們來做好了,再拱手奉還給我們,世界上恐怕沒有那么一回事。
所以,我們一線的生機,還是在我們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舉起鋤頭向前挖去。
”所以,李四光上課的時候,除了科學上的一些專有名詞以外,他始終堅持用中文講解。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學生叫他“Mr.李”,叫了幾聲,他就問那個學生叫誰
那個學生說:“叫你。
”李四光說:“你可以稱我老李、小李或阿貓、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準你叫我‘Mr.李’。
”有一次,李四光帶了七八個學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見一個美國人坐人力車不給車錢,還要拿起手杖打拉車人。
李四光看到后,氣憤極了,就跑到美國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車錢,并且不準打人。
那個美國人開始愣了一下,后來一看是一個穿破西服的中國人,竟蠻不講理地冷笑一下,準備一走了之。
李四光和七八個學生操起地質(zhì)錘把他攔住了。
那個美國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給了車錢,灰溜溜地走了。
路上的行人都為此感到揚眉吐氣。
1937年 7月 7日,日本侵略軍發(fā)動“蘆溝橋事變”,我 29 路軍奮起抵抗,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登陸。
12月13日,南京淪陷。
1938 年 10 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國民黨政府倉皇逃亡重慶。
中央研究院也奉命隨政府內(nèi)遷。
李四光率地質(zhì)研究所南遷桂林,在這里度過了將近七個春秋。
1944年春,日軍侵襲,戰(zhàn)事吃緊。
李四光和地質(zhì)所同事一起,攜帶輕便物品,于6月27日倉猝離開桂林,經(jīng)過20多天旅行,到達貴陽。
一路上人擠人,水泄不通,又餓又渴,又乏又困,狼狽不堪。
到了10月,日寇進犯更加兇猛,國民黨軍隊潰不成軍,眼看貴陽要被圍困。
李四光和同事們只好再次奔波,出貴陽,奔遵義,入四川,大概11月光景,終于到了重慶。
長途奔波,精疲力竭,對一個55歲的知識分子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到了重慶以后,李四光夫婦的健康情況已變得十分糟糕了,再加上觸景傷情,李四光又想起了朱森蒙冤離去的慘痛記憶,他的精神是極不愉快的。
對時局的憤慨和生活的困苦二者交織在一起,使這位一向堅強的學者也禁不住流下了辛酸的眼淚?? 1947年6月6日,中國地質(zhì)學會理事會在南京決定,讓李四光代表中國參加1948年8月在英國首都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zhì)學會。
李四光感到這是個離開烏煙瘴氣的國統(tǒng)區(qū)的好機會。
他極其珍視這個機會,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準備論文,反復修改,力爭代表中國發(fā)表高質(zhì)量的學術(shù)見解。
這也是李四光的一貫學風。
1948年2月,李四光從上海啟程,幾經(jīng)輾轉(zhuǎn),直到4月初,才在香港搭上一艘挪威貨輪。
大海里的航行是異常艱辛的。
對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來說,已不再充滿神奇。
面對滾滾波濤,海風呼嘯,李四光心中思念自己的祖國,祖國正像一艘火海里的航船,中國的人民正在忍受戰(zhàn)爭的煎熬? 經(jīng)過大約兩個多月的艱難航程,貨船終于抵達法國南岸的大港馬賽。
上岸后,他改乘火車經(jīng)法國首都巴黎,再橫渡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倫敦。
碼頭上,可愛的女兒正站在那里迎接他。
李四光的女兒李熙芝當時正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
她早早地等候在多佛爾碼頭,迎接父母的到來。
1949年 9 月 21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開幕。
在公布的各民主黨派、區(qū)域代表、軍隊代表、團體代表和特邀人士等名單中,李四光是作為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的代表之一而列選的。
但是,正當李四光以焦急的心情準備回國時,臺灣的國民黨卻正在策劃著一個罪惡的陰謀。
國民黨駐英大使鄭天錫接到國民黨外交部的密令,要李四光公開發(fā)表聲明,拒絕接受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職務,否則就將其扣留。
一個朋友將這一切打電話告訴李四光。
接到這個消息之后,李四光當機立斷,拿起一個小皮包,只身從普利茅斯渡過英倫海峽來到法國。
1950年3月初,李四光秘密回到香港,隨即住進他的朋友預先安排的一個僻靜的住所。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夫婦一大早就來到車站,6點多鐘便乘上了香港至九龍的火車。
不久便踏進了祖國南方的大門。
這是多么令人激動和難忘的時刻啊
1950年5月6日清晨,李四光夫婦到達北京,受到新老朋友的熱烈歡迎。
李四光被安排住在當時北京最高級的飯店——六國飯店。
一個多星期后,又遷到北京飯店。
住進北京飯店的第二天晚上,周恩來總理在百忙之中前來看望他們,令李四光夫婦十分激動。
周總理鼓勵李四光協(xié)助郭沫若院長做好自然科學方面的工作,同時發(fā)揮專業(yè)特長與優(yōu)勢,把組織全國地質(zhì)工作者為國家建設服務的主要責任擔負起來。
李四光會意地連連點頭,他說:“今天是中國未有的大時代,一切人都要努力,不能落伍。
”正是在黨和人民的關(guān)懷、重視和信任下,李四光開始了最有意義的工作。
1950年8月17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這是解放后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團結(jié)的大會。
大會結(jié)束的時候,選舉李四光為中華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lián)合會主席。
他肩上的擔子又加重了。
50年代初,李四光承擔的另一重大的任務就是,把全國的地質(zhì)工作者組織起來,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連年的勞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狀況有所下降,他時常帶病堅持工作,萬不得已才去醫(yī)院住院治療。
但是,1957 年 11 月,李四光的腎病加重,小便帶血,背部生疔(dīng),住進了北京醫(yī)院。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手術(shù)刀口基本上愈合了,但創(chuàng)痛還沒有完全消除李四光就急于出院,返回了工作崗位。
關(guān)于中國石油資源的遠景,在 50年代以前,不少地質(zhì)學家抱著悲觀的看法。
1915~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馬棟臣、王國棟曾率領一個鉆井隊,在陜西北部一帶,打了7口探井,花了不少錢,收獲不大走掉了。
192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克威爾德來中國調(diào)查地質(zhì),回國后寫文章說,中國是貧油國家,在中國東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遙遠,西北部不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油田,東北部分不會有大量石油。
從此“中國貧油論”就流傳開來。
但是,李四光根據(jù)自己對中國地質(zhì)的深入鉆研,認為“中國貧油論”是沒有事實根據(jù)的。
在1928年的時候,李四光就曾寫文章指出:美孚的失敗,并不能證明中國沒有油田可開。
中國西北方出油的希望雖然最大,然而還有許多地方并非沒有希望。
李四光從構(gòu)造地質(zhì)角度出發(fā),認為油區(qū)是生油和儲油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地區(qū),而油田是儲油條件特別好的地區(qū)。
找油要先找油區(qū)再找油田。
他認為,我國石油勘探遠景最大的區(qū)域有以下三個:一是青、康、滇、緬大地槽;一是阿拉善—陜北盆地;另一是東北—華北的平原地區(qū)。
他說首先應該把柴達木盆地、黑河地區(qū)、四川盆地、伊陜臺地、阿寧臺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區(qū),作為尋找石油的對象。
李四光的報告極大地鼓舞了石油戰(zhàn)線的廣大工作者。
1954年初,地質(zhì)部成立了全國石油、天然氣普查委員會。
1955年 1 月 20 日,地質(zhì)部召開第一次全國石油普查工作會議,決定組成新疆、柴達木、鄂爾多斯、四川、華北5個石油普查大隊。
經(jīng)過艱苦工作,終于發(fā)現(xiàn)了很多可能儲油的構(gòu)造。
1956年1月下旬,地質(zhì)部召開第二次全國石油普查工作會議,決定1956年將派93個地質(zhì)隊,430多名地質(zhì)人員奔赴12個地區(qū)進行普查和細測。
這樣經(jīng)過3年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蘇、貴州、廣西及華北、東北等有希望的含油遠景區(qū),找到了幾百個可能的儲油構(gòu)造,并在柴達木等構(gòu)造上,探到了具有工業(yè)價值的油流。
1958年3月,四川的南充等地,相繼出油,開辟了我國西南石油工業(yè)基地。
1958年2月,石油工業(yè)部和地質(zhì)部共同發(fā)出“三年攻下松遼”的戰(zhàn)斗號召。
地質(zhì)部從四川、青海、陜甘寧調(diào)集隊伍,加強松遼找油工作,終于在吉林省扶余縣的一個鉆井中,首次遇見厚達70厘米和50厘米的油砂巖層。
同年秋天,發(fā)現(xiàn)了大同鎮(zhèn)“長垣”構(gòu)造,出油后改為大慶長垣。
大慶油田的發(fā)現(xiàn),是我國東部找油的一個重要突破。
之后,又在華北、中原、漢江、廣東等地相繼發(fā)現(xiàn)一大批油田。
1964年元月1日下午,毛主席請李四光晚上七時半到中南海懷仁堂一起觀看現(xiàn)代豫劇《朝陽溝》。
接到電話之后,李四光的心情異常激動,當他在開演之前來到休息廳的時候,毛主席健步走來,同他熱烈握手,談起石油問題時,毛主席高興地說,你們兩家(即地質(zhì)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勞。
1971年 4 月 24 日,李四光因為感冒發(fā)燒,住進了北京醫(yī)院。
入院后,雖然很快便退了高燒,但血壓一直波動得很厲害。
晚上,他常常不能入睡,往事總是縈繞心頭。
一天晚上,李四光特別興奮,他和陪他的女兒談了很多很多:從青年時代漫長的求學之路到30年代的黑暗中國;從建國初的艱苦奮斗到如今的各種經(jīng)歷。
1971年4月29日上午8時30分,李四光這位歷經(jīng)風霜、鞠躬盡瘁、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了一生的偉大科學家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要5篇關(guān)于人生感悟的摘抄。
感悟人生人生是條路,漫長卻充滿了誘惑.有人說一路上快樂多多,有人說一路上友愛如春,有人說一路上真情似海。
我就認為人生的道路是多姿多彩的,即充滿了歡樂的笑聲,也少不了遇到困難的懊惱.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的信心,堅持走到最后!人生路上讓我感動的就是同學之間的團結(jié),每當學校組織一些活動,如排球賽,接力賽……我們班的同學都會團結(jié)一致,堅持到比賽的最后,即使到最后勝利的不是我們,起碼我們已經(jīng)努力了,不會后悔了. 看到同學們在操場上拼搏的精神,讓我覺得人生是充滿溫暖的.但人的道路上不只這些,還有許許多多的事等著我們一起努力!所以在人生的道路我們絕對不能輕易放棄,不能氣餒。
回首自己的人生之路,放眼他人的人生之路,你都見到了什么?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決不能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輕易放棄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最可悲,因為他們永遠感覺不到人生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只沉迷不屬于自己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吧!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是由色彩交織而成的,有善良的白,沉靜的藍,熱情的紅,希望的綠和溫柔的紫。
它們散發(fā)出的光彩,則是我們的生命。
人的一生也可以是那一杯香醇的酒,慢慢地享受,細細地品味,自然也可以韻出生命的味道。
媽媽曾經(jīng)問過我:“你想要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那個簡潔的回答,令我自己都為之暢快:“一個充實、快樂、精彩的人生。
” 當然,不管未來的命運如何,我希望在我回顧生命的時候,不會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為碌碌終生而傷情,更不會為留下遺憾而失落。
人的一生是多變的,也許你此時正在高級白領的辦公室里享受咖啡,明天卻因為某些事情而變成一個失業(yè)者;也許你此時是一個正愁找不到工作的傷心者,明天,說不定就有一個適合你的工作在向你說:“Hi
”還有那遠在山區(qū)的孩子們,也許你們被大山擋住了視線,也許你們因為貧窮而和書本失之交臂,也許你們和父母生離死別,不要傷悲,不要怨恨生活,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要放棄,燃起你生活的斗志。
生活的磨練與敲打,會讓你——一個在逆境里長大的孩子多一份堅強。
相信生活,只要付出,就有收獲。
世界因為有了生命而精彩,精彩在于生命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在于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奇跡。
人生感悟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不如意,每當有不順心的事時我們就會抱怨自己,是多么的不幸自己是多么的可憐,有時間在一邊抱怨不如踏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
心的負荷沉重。
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
有多少記憶沒留傷痕
人生不是一杯酒,醉了的不是好漢,沒有醉的不是英雄。
所以你我只能半醉半醒,何時能當上那超凡脫俗的大仙呢
心的負荷沉重。
尋尋覓覓,何時讓生命本色回歸自然
何時在精神泥潭突圍
何時能鎖定新的人生座標
何時讓滿是皺紋的心靈舒展
也許,親情友情戀情都得伴隨心累的歷程
也許,所謂的傲骨與傲氣,都得付出心累的代價
也許,人的靈魂在某個層面上看,真的是無可救藥?也許,什么也許也不要去想,方可減輕那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歲月蹉跎,時光荏苒,歷史的長河流沙滾石,洗濯出幾許清靜呢,試問又有誰能跳出紅塵逍遙自在呢,人活著便注定奔波與勞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別讓心太累。
人真正長大以后才會感覺到心靈的負荷,精神的壓力,最奢望的莫過于快樂的童年時代,真的希望自己永遠也長不大。
生活在南來北往的人群中,很多表面上的瀟灑與倜儻真能代表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嗎,其實很多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或許有一個故事在大家心中深深銘刻,伴著成長給你我很多感悟與啟迪,我們能做的就是別讓自己的心太累。
每個人都有過去,這些過去就形成了記憶堆積在心里的角落。
一天一天,心里裝的越來越多,心兒也越來越重。
為何不嘗試把過去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全部舍棄掉,人活在世上有無數(shù)個太多。
有太多的分分秒秒、太多的瞬間,也有太多的選擇、太多的無奈,但這無數(shù)個太多的背后,你只能讓心去承受沉淀;漫長的人生也是瞬間人生,讓心孤獨地去感悟吧,也許當心傷痕累累、流盡最后一滴心淚的時候,人生就不再有漫長,也就沒有了瞬間
生命是一個不停飄移的過程,你我所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也許都將成為驛站,成為過客,一向喜歡追憶,喜歡回顧,喜歡不忘記。
如今卻發(fā)現(xiàn),深刻在心里,那些東西早已在他們的時間里化成遺忘,不要讓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不屬于自己的人和事。
對于曾經(jīng)的驛站,只能剪輯,卻不能駐足,對于曾經(jīng)的過客,只能感激,不能強留。
生命的腳步只有不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沒逝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
慢慢人生路 人生路上有太多甜蜜和喜憂,我們也要面對所有,誰的有跌倒的時候,我們的要堅強站起來,那跌倒那爬起來,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寧愿去爭奪波濤洶涌的自由,也不躲在無人的避風港。
人的往往還沒到最后我們總想的那么復雜,而讓自己失掉了信心。
不敢面對現(xiàn)實的路,我們大多的活在虛幻的世界里,開心時我們想到快樂的虛幻,煩心時我們想到復雜的虛幻,總是不敢想現(xiàn)實的前方,總在逃避什么。
烏云上有晴空,我們要珍惜所有,困難總有結(jié)束的時候。
我們的活在希望國度里,總對某些事物懷報著希望的美好,面對現(xiàn)實我們總不愿去接受,如果事情發(fā)生了,已經(jīng)到了最后,我們就應該學會放棄,不要懷抱著僥幸的心態(tài)。
我們的人生就象戰(zhàn)場,我們不段的拼搏,不段的努力,都在為自己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生活上我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段的為自己打造更豐富的生活,生活有喜也有憂,我們開心時忘掉了煩惱,憂傷時默默沉醉。
生活有窮也有富,窮的我們都在努力改變生活,沒有天生的窮人,只有懶的富的人。
沒有天生的富人,富人都是從窮人開始,生活就象一片寫不完的故事,不段為自己續(xù)寫下一業(yè),故事中開心時有很多笑臉,憂傷時有很多無賴,我們的在懷疑誰是故事的主角,我們的有著不知影的生活,也不知道誰在續(xù)寫下一業(yè)。
生活也象一首有頭無尾的歌,一首簡單的歌可以唱出我們心中的所有,而我們的在努力更換歌曲。
一首有頭無尾的歌卻在讓我們的人生繼續(xù)前進,有時續(xù)唱快樂有時續(xù)唱憂傷,有時也孤獨。
什么時候會歌結(jié)束,卻是未知。
生活就象是在演戲,的在努力做最好的演員,有著看不完的戲,有著寫不完的劇本,我們的爭奪下一個主角。
我們的在努力改變生活,生活就象戰(zhàn)場我們不能服輸,不要被眼前的局面嚇到,寧可戰(zhàn)到最后也不中途下場。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崎嶇艱險的曲折,請相信會有彩虹,風風雨雨的接受,陽光總在風雨后。
每一份希望,每一份快樂的握在我們的手中,不要輕易松開,要牢牢抓緊。
人生的顧名思義 曾經(jīng)寫過很多關(guān)于人生的文章,也看過很多關(guān)于人生的文章,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的不同,不段的更近,不段的續(xù)寫,總理解不完的人生。
而我一直在追尋人生的平淡,平淡的生活走不出不平凡的路,因為我相信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人生可以用很多重意思去理解,人生就像是部電視,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創(chuàng)造情節(jié),編寫劇本,頃情的演出。
人生就是大舞臺,我們的在不段的展示自己,為人生付出一點快樂,無所謂成功還是失敗,成功里不全是快樂,失敗里不全是憂傷。
人生像一杯茶,茶不全是苦的,當你什么時候去品嘗時味道也不一樣了,當我們細心去品嘗時,就會覺的茶是甜的,當我們心亂時去品嘗時,茶也就隨著心苦了。
人生路上甜蜜和喜憂,也要面對所有,生活就是如此,面對生活的波折不段要敢于面對,不要因為波折而阻止前進的路,慢慢人生長路,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壓倒,心闊放遠點。
人生難免遇到困難,我們不要去逃避什么,要從困難中學習經(jīng)驗,用自己長時間積累的經(jīng)驗壓倒眼前的困難,困難多了也就不困難了。
人生并非都是選擇題或是是非題,大部分是應用題,要我們一點一滴的論證,取舍的過程,做錯了也沒關(guān)系。
人生最大的恐懼,不過是來自于心底那個不去發(fā)現(xiàn)的黑暗,但是靈魂告訴我們,只要還有心跳,就一定有勇氣。
人生忙忙碌碌,總要去經(jīng)歷一些事情,有的讓我們垂頭喪氣,有的讓我們笑顏滿面,而我們總要去面對,偶爾我們也要為自己找點快樂,自娛自樂才自己最大快樂。
我們遇到不愉快傷心的,哭就讓它哭去吧,把不愉快的得哭出來吧。
我們遇到快樂開心的,笑就放聲大笑。
把每一滴快樂的釋放出來。
其實人生就像每一次旅行,從每一個起點走向每一個終點,有的只是一個過程,不在乎目的地有什么阻饒有多遠,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風景
欣賞視眼看到的每一副美景,體會每一次旅行的趣味。
求一篇關(guān)于學習太極拳感受的論文
氏拳基本步法轉(zhuǎn)換原理 來源:辦公 發(fā)間:2009-11-18 查看次數(shù):102 有著三、四百年歷史的陳家溝太極拳功夫,練它對人的身體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這是練習太極拳人共同思考的問題。
自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就開始全民推廣太極拳健身運動,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50多年,為什么有不少人還在為“操與拳”之間的區(qū)別而發(fā)生爭執(zhí)呢
那些以口舌之爭的人,肯定不是用身體結(jié)構(gòu)的變化來求證太極拳所能練到的境界,他們只是用頭腦的想象力來推理太極拳如何地好,而不是真正的舍出身體來探索太極拳境界。
也就是說,學太極拳練法之人,沒有一個正確目標,而導致練拳方法不正確,從而留下了練習太極拳“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的病根。
要想徹底解決“雙重之病”,首先要明太極拳運動原理,而后是體會師父所傳方法在身體中的作用。
拳理至簡至深,只是無法言傳,它就在身體運動的毫厘之間。
如今對太極拳的傳播有這樣一種說法:過去人文化水平低,功夫高,而理論少。
現(xiàn)在人文化水平提高了,卻出現(xiàn)了理論多,而功夫低的落差。
其實對于太極拳的初學者而言,首先要解決的不是如何練出高功夫,而是如何掌握太極拳運動的基本要領。
無論初學者的目的是提高身體素質(zhì)(治病、健身、養(yǎng)生、長壽等),還是想練成天下第一的功夫。
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就是練太極拳之人根基要穩(wěn)。
這個根基穩(wěn),主要根源是在步法轉(zhuǎn)換上,身體只有在步法穩(wěn)定時,才能出現(xiàn)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上虛、下實的靜如山岳功夫境界。
有人會問,能在太極拳運動的招式中,體會到靜如山岳的功夫嗎
能,如果體會不到就不是太極拳。
學好太極拳,可使人們從健身層次,提高到認識身體結(jié)構(gòu)的層次,最終轉(zhuǎn)變到開發(fā)身體能量的層次。
身體上的這個轉(zhuǎn)變過程是一次次質(zhì)的飛躍,它即簡單又復雜。
簡單的是;初學太極拳的人,可以在明理老師指導中,馬上就能在身體松弛之中,體會到自己身體中存在靜如山岳的功夫。
復雜的是;這種體會離開老師的指導,自己在身體上就體會不到了。
悟性差的學員認為是老師騙人,悟性一般的學員半信半疑,悟性好的學員勤練之。
不是老師騙人,老師讓學員體會時,是將學員身體的骨骼拆開了,而后按照結(jié)構(gòu)力學原理,從新調(diào)整骨骼之間的間架結(jié)構(gòu),使身體之中即刻就能出現(xiàn)一種膨脹的支撐力。
對身體上的這種潛能開發(fā),如同現(xiàn)實生活中蓋的高樓大廈,修建的橋梁、隧道等等實物。
身體也是如此,只要是間架結(jié)構(gòu)搭配的合理,就能出現(xiàn)一種超出尋常的承重能力。
而很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不知道自己身體結(jié)構(gòu)之中有這種潛能,更不知道能量的變換是在毫厘之間。
其實穩(wěn)定的步法,就是腰部往下的各個關(guān)節(jié)的合理搭配。
身體上的這個技巧,對明理的老師而言,一般在教學時都會根據(jù)樁功的方法讓學員體會。
絕大多數(shù)學員在體會時,是在尋找運動方法的對錯,而不是體會身體結(jié)構(gòu)的變化關(guān)系。
聽我講之后,有的學員會埋怨老師不把道理講情楚。
根據(jù)我的太極拳學、練、研、傳過程判斷;不明理,責任不在老師。
是自己身體基礎達不到太極拳的要求,而急于求成,導致身體固定不住協(xié)調(diào)運轉(zhuǎn)規(guī)律。
即使是老師把運動原理講的特別透徹,身體上也是無法掌握到這個層次的。
我以師父拳譜中的基本步法為例,講步法轉(zhuǎn)換體會;從陳氏太極拳外形看,大多是以三七步為主。
三七步在有些武術(shù)拳種中叫做“牮樁步”,“牮”字典上解釋為;房屋傾斜,用長木頭支起弄正。
我們練太極拳要想立身中正,只有這種步法是最合理的。
可以說步法轉(zhuǎn)換的好與不好,決定了太極拳的功夫境界。
而步法轉(zhuǎn)換的對錯,完全在于膝關(guān)節(jié)的運轉(zhuǎn),它決定身體的承重能力,如果保護的不好,就會一事無成。
當太極拳練到“意氣君來骨肉臣”的層次,你就能體會到太極拳運動如同樁功的境界。
身體上骨肉運動是被動的,身體的協(xié)調(diào)運動完全是被氣息的收方所牽引,身體只有練到此時,“松”才到了一個層次。
膝關(guān)節(jié)的運轉(zhuǎn),只是身體之中九轉(zhuǎn)中的一轉(zhuǎn),但是這一轉(zhuǎn)可以決定你練太極拳最終的境界。
怎樣練習才能成功呢
我在以前的體會中寫的很清楚。
細節(jié)是這樣的,首先一定要按照拳譜的姿勢,擺正自己的拳架,調(diào)整好三七步,拳架姿勢不要過低,身體有下蹲意識就可以拉,是意識和氣息有下沉之意,而后全身不要動,上身保持中正,頭上頂,全腳掌著地,在身體松靜中體會靜如山岳的境界。
膝關(guān)節(jié)怎樣的運轉(zhuǎn)是關(guān)鍵的問題,如果都會練就不能出現(xiàn)“操、拳”之爭了。
初始是用三七步分開身體重心,通過兩腿之間的重心作用,使腳底與地面產(chǎn)生摩擦后出現(xiàn)擰力,促進踝關(guān)節(jié)轉(zhuǎn)動,催動小腿轉(zhuǎn)動,帶動膝關(guān)節(jié)劃圈運轉(zhuǎn),將支持身體重心的三七弓步旋轉(zhuǎn)到另一側(cè)。
在這種運動中保持三七弓步的步形不變,上身不要偏,身體如立軸隨之轉(zhuǎn)動大約45°,到位之后在反方向轉(zhuǎn)動運行。
就這樣來回地轉(zhuǎn)換身體重心,如此反復練習,舉一反三,熟能生巧。
隨著功夫的增長,慢慢就會體會到,身體的重心不是指身體自重,而是指意識與氣息下沉,這種勁與地面之間有一種支撐力,當體會到二力濟壓作用平衡時,膝關(guān)節(jié)出現(xiàn)揉搓的自轉(zhuǎn)現(xiàn)象,身體之中的每個關(guān)節(jié)都跟隨腳底運轉(zhuǎn)而運轉(zhuǎn),使身體形成了螺旋旋轉(zhuǎn)的整體轉(zhuǎn)動功夫?qū)哟巍?/p>
膝關(guān)節(jié)這樣的緩慢轉(zhuǎn)動,可以促使身體的各個關(guān)節(jié)運轉(zhuǎn)靈活,防止膝關(guān)節(jié)受到意外傷害。
在膝關(guān)節(jié)緩慢運轉(zhuǎn)的同時,也能控制住了身體亂動的毛病,慢慢地就練到了太極拳協(xié)調(diào)運動的基礎。
練到此時方知,師承太極拳是從有形之中練出意氣,再練到身體隨意氣自然運動。
而不是從簡化太極拳套路,練到傳統(tǒng)太極拳套路,再練刀、槍、劍、棍等器械的太極拳學練過程。
作者:于興亞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著法、要領(75式)(一) 第一勢 金剛搗碓 勢名考釋:金剛搗碓一勢,取義為象形之類。
勢中最末一動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lián)v,如古代農(nóng)家舂米之狀 要領:陳式太極拳一路共4個金剛搗碓,而動作連接不同。
第一勢共7個動作。
眼法以正前方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zhuǎn)。
步法從自然步變小正馬步,右小盤步,左前虛步,左撲步,右側(cè)馬步,左大盤步,右前虛步,左獨立步,成小正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進左步右雙采,左擠右按,左轉(zhuǎn)身化拿,右膝打襠,震腳等法。
歌訣:搗碓著法變無窮,掤采擠按學用精。
馬弓盤虛步十變,順逆纏絲如游龍。
第二勢 攬擦衣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作用的。
陳式原名攬擦衣。
洪師因它的著法是從右外側(cè)接手。
截攔來勁,發(fā)勁迅速輕靈,擦衣而發(fā),不是將對方攬在懷中的,故改為攔擦衣。
有人以戚繼光拳經(jīng)為據(jù),妄改陳式原名為懶扎衣,于陳式理法不合。
而且戚氏圖像為右手高舉,眼向左視,左手撩衣于后,與陳式攬擦衣勢不同,故不采用。
陳式太極拳一路共4個攬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個。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
眼法以右前方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轉(zhuǎn)。
前兩個動作的步法仍為上勢金剛搗碓的小正馬步,只是由于身體左右旋轉(zhuǎn),而變換腿部纏法,并未變步型;從第三動作起才變?yōu)橛覔洳剑覀?cè)馬步,而成右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進步靠、肘、按、擠等法。
當年我學此勢時,系左手按于左腰,現(xiàn)今習陳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側(cè),洪師改為合在心口前。
歌訣:攬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進靠攻。
隨勢肘按螺旋擠,體松氣順神要凝。
第三勢 六封四閉 勢名考釋:此勢是說明動作的。
封是封制對方的著法,使之無隙進攻;閉是關(guān)閉自己的門戶,做到防守緊嚴。
六封四閉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嚴防對方,便于進攻。
當然這種要求,不只限于這一個勢子。
在陳式太極拳各種著法中,都含有這兩層意義和作用。
陳式老架第一路(十三勢)無此名,其他幾路則有此名,108勢太極長拳中也有此名。
陳鑫先生所著《陳式太極拳圖說》也無此名,但曾說摟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閉。
一個手足斜開的大敞門勢子,反以封閉為名,意更深遠。
各勢太極拳仍有“如封似閉”勢名,與此勢毫無相同。
當今陳式一路有6個六封四閉,二路(炮捶)只有1個。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頭套)雖無六封四閉之名,但在攬擦衣與單鞭連接之處有掤捋擠按的動作練法,今命名為“六封四閉”。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以右前方為主。
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轉(zhuǎn)。
步法從右弓步變右側(cè)馬步。
右撲步。
成左后虛步。
手法包括掤、采、捋、按等法。
據(jù)洪均生先生講,陳發(fā)科師爺教此勢時總說:捋時左手貼腰向里纏,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勢是用右腕掌之間搭在對方的左肘關(guān)節(jié)外上側(cè)。
說必須這樣四兩撥千斤中的“撥”方能有作用。
從來不許以右手托對方的左肘,認為手總托不動對方肘部下沉的勁。
但如今一般習此勢卻都左手逆纏,高齊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對方的左肘,不知從何時何人變的。
歌訣:六封四閉捋采變,順勢左捋塌外碾。
上引下松隨敵意,跟步雙按閉中封。
第四勢 單鞭 勢名考釋:此勢是象形的,勢子完成時兩手左右展開,如同橫擔一條鞭似的。
陳式一路有7個單鞭,二路(炮捶)只有1個。
陳鑫先生在所著《陳式太極拳圖說》中說:“左轉(zhuǎn)身蹬一根一勢也名為中單鞭,并說明作用為手腳齊用法。
“今已無人知曉。
各式太極拳名均相同。
要領:此勢共有5個動作。
眼法在一、二兩動作注視右前方。
從第二動作完成,便轉(zhuǎn)向左前方。
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轉(zhuǎn)、步法從左后虛步,變左前虛步,左小撲步,左側(cè)馬步,成左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擠,左進步靠、左肘、左按、擠等法。
陳式太極拳行拳要則背誦篇\\\/沈家楨 陳式太極,要則有八,行拳走架,皆須依它。
一、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 心為令,氣為旗。
意識支配動作,先“意”動而后“形”動。
譜云: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外部神態(tài),是內(nèi)在心意顯露于外的表現(xiàn)。
神氣外顯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將內(nèi)在的意識貫注于外部的動作之中,并在神態(tài)上表現(xiàn)出注意力的專一和活潑無滯。
內(nèi)意和外神不可須臾分離,內(nèi)意稍一松懈,外神就會散漫。
二、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 譜云:神聚氣斂,身手放長。
虛領頂頸、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是身軀的放長;沉肩墜肘、松腰圓襠和開胯屈膝的旋轉(zhuǎn),是手足的放長。
身肢放長的關(guān)鍵要領,在于先從用“意”著手,在思想上具有放長和松開的意念,從而促使身肢上具體的放長和松開。
這樣,方能求得柔軟,以去除僵硬、拙力。
三、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動作須節(jié)節(jié)貫串,一動全動。
下肢旋踝轉(zhuǎn)腿,上肢旋腕轉(zhuǎn)膀,中間旋腰轉(zhuǎn)脊,螺旋纏繞節(jié)節(jié)上升,以求纏絲勁的完整一氣。
其勁起于足跟發(fā)于腿,主宰于腰脊,通背貫臂,形于手指。
毋使有缺陷處,毋使用凹凸處,毋使有斷續(xù)處,一纏到底,折疊轉(zhuǎn)換接下勢。
四、上下相隨的虛實運動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尾閭正中神貫頂。
身體重心的垂直線,不離開兩腳間距離的中間1/3,謂之“中土不離位”。
如此,方可靈活地轉(zhuǎn)換虛實。
而變換靈活的內(nèi)在根由,則在于意氣轉(zhuǎn)換的靈活。
譜云: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zhuǎn)虛實須留意也。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一虛一實。
雙手要分虛實,雙足要分虛實,手與足也要上下相隨,分清虛實。
為了細致地掌握這種虛實,則須要“中”不要“偏”,要“沉”不要“重”,要“輕”不要“浮”。
須知:雙輕、雙沉、半輕半重是3個無病的虛實。
五、腰脊為主宰的節(jié)節(jié)貫串運動 太極拳要練在身上,不要練在手上,須知腰脊為第一主宰。
行拳時以腰脊為中心,領導全身9個主要運動關(guān)節(jié)依次動作,螺旋纏繞,一動全動。
譜云:周身節(jié)節(jié)貫串,毋使絲毫間斷。
只有動用身法,用上腰勁,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六、相連不斷的一氣呵成運動 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zhuǎn)換,這是在手法和步法上的必要措施。
在開合、收放時,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勁。
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
內(nèi)意和外神始終寓于動作之中,起伏動蕩,內(nèi)外相合。
故,整套拳架演練時,中間沒有泄勁的地方,也沒有意馳的時候,須自始至終勢勢相連,一氣呵成。
七、剛?cè)嵯酀倪\動 初學太極,力求柔軟,力求身肢放長,以生彈性剛。
極柔軟,然后極堅剛。
譜云:外操柔軟,內(nèi)含堅剛,常求柔軟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內(nèi)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
須知,太極拳是剛?cè)嵯酀冴師o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惟有五陽并五陰,陰陽無偏稱妙手。
善用剛?cè)嵴?,到達落點時用剛,如蜻蜓點水,一沾即起,這是表現(xiàn)剛點的正確形象;在一切行氣運勁時用柔,如車輪旋轉(zhuǎn)滾走不停,這是表現(xiàn)柔點的正確形象。
故曰:行氣用柔,落點用剛,這是劃分剛?cè)岬慕缦蕖?/p>
譜云:神宜鼓蕩,氣宜內(nèi)斂。
意氣鼓蕩外顯以呈剛,意靜氣斂內(nèi)隱以呈柔,神氣顯隱則剛?cè)嶙儞Q,這是太極拳剛?cè)嶙儞Q的法則。
必如是,方可得剛?cè)嵯酀睢?/p>
八、快慢相間的運動 譜云:初學宜慢,慢不可癡呆;習而后快,快不可錯亂。
慢,須在精神提起與意氣變換的情況下求慢;快,須在動作沉著與能表現(xiàn)出勁別的情況下求快。
對單個拳勢來說,轉(zhuǎn)關(guān)處要慢,過了轉(zhuǎn)關(guān)處逐漸加快,運到落點處最快,然后復轉(zhuǎn)慢,這是快慢相間的原則。
對整趟拳架而言,每個拳勢的快慢相間,都要具有均勻的變化幅度,慢時都是同樣的慢,快時都是同樣的快,這是勻清的原則。
后記:沈家楨、顧留馨先生編著的《陳式太極拳》一書,是陳式拳愛好者的必讀之書。
該書第一章“陳式太極拳的八個特點”,實為初學者應該掌握的八項鍛煉要領。
關(guān)于太極松胯 “我見過的松跨后的測試,是站個前弓步,別人雙掌推你雙肩,如果能穩(wěn)住經(jīng)得起推,應該是跨松能沉的特征。
如果跨不能松沉,會很容易的被推起,實際上是被自已的前弓腳把自已給撐起的,感覺上就是浮了起來。
松肩比松跨還難,的確是如前輩所說,松肩沉肩是最難的,也是最后才能松沉好的。
“試想被推的人如果就往前傾,前腿不用力,身體靠在對方的兩手上,何來這個前弓腳的撐力
,松不松胯無所謂。
推不動,其實是推方如果不欺近了,伸出了手卻發(fā)不了力。
所以這里是前弓步,就是不讓靠上身子。
不然以雙手為支撐,人靠上去發(fā)力,如果雙方體態(tài)相近而被推方又是初學的話,被推方必定是要動的。
推方為什么伸出了手卻發(fā)不了力
就是因為被推方的胯松了。
這其中的力學分析就涉及太極的核心理論了。
我前面的那個例子里,被推方如果胯沒有松,推方的手改為一輕一重,被推方必然往邊上出去了。
但是如果被推方的胯松了,推方一側(cè)手一重,被推方的胯自然轉(zhuǎn)動,推方就出不了力。
為啥
推方用力越大,推空了人也往前傾得越多,以至根都動了,發(fā)不出力,或者一落空下意識馬上回縮以保持平衡。
被推的如果聽勁好,這時候往前一挺/轉(zhuǎn),推的人就彈回去了。
這就是發(fā)人的道理。
新手動作明顯,高手甚至不見有啥動作,人就飛出老遠。
太極靠力氣大嗎
不是。
借力打力,這是一個例子。
當然,推方如果用力過猛前傾而沒有后縮,那也會被發(fā)出去,只是往邊上去了。
我老師用同樣的方法,取小馬步正面站立,我在不靠上去的情況下他只需微微動一下就化掉了我的力。
當然他的功力精湛,可以用腰的轉(zhuǎn)動,另外視我手推的部位,也可以以輕微的胸腹折疊來化勁。
我用的松胯方法: 沉左臀泛右臀[或沉右臀泛左臀]兩臀上下螺旋翻沉,不許左右搖擺,不許蹶臀. TOP 推磨 傳說張三豐小時,家里做豆腐,他從推磨中悟得太極真諦。
我們平時站完無極樁后,也要徒手模仿推磨的動作。
介紹如下(不只是為了紀念張真人呵): 腳一前一后,成丁八步(非丁非八)。
兩手松握空拳,拳背朝上,拳眼相對,開肩含胸置于胸前,如握一根“丁”字形推桿的“一”處,“丁”桿的勾處連著磨石。
眼神貫注勾處,以防與磨石脫落。
全身放松。
然后,用意驅(qū)動腰跨從左到右微微做平圈運動,同時帶動兩拳推動無形的“丁”字推桿,轉(zhuǎn)動無形的磨石。
(每次3-5分鐘) 見過農(nóng)村“丁”字大磨的人,可能比較容易練習。
功效:
【第1句】:放長意念,日久能隨意管住對手中心軸
【第2句】:練習丹田平轉(zhuǎn) 第一基本功: 蹲樁,周身放松,屈膝下蹲,兩足平行距離一肩至一肩半寬,大腿與地平面是45度角,雙膝不能超過腳尖,尾骨微微后翻,上身中正,項自然豎起,頂勁上領,雙目平視前方,胸部平坦自然,不挺胸收胸,自然呼吸,雙臂前伸微屈,兩手相對。
蹲樁時間根據(jù)體力決定,先蹲五分鐘,休息一下再蹲,每次總時間不少于半小時,以后每一下蹲的時間增加。
臥:身體弱一點的可以練無極樁。
無極樁也可以在基本功練習間隔作歇息用。
第二個基本功: 抱太極球(后來改為雙手臂松垂襠前,如向井中打水拔井繩狀)練腰襠勁。
方法是在蹲樁姿勢基礎上,增加腰胯旋轉(zhuǎn)動作,即腰胯左轉(zhuǎn)右轉(zhuǎn),大腿根韌帶不要繃緊,保持松弛,以塌住襠勁,兩腳不動,兩膝隨腰胯轉(zhuǎn)動;向右轉(zhuǎn),右膝向后向上略提,左膝向下向前降落;左轉(zhuǎn)反之;膝不要左右搖擺,上身保持原高度不變;臀部不能搖擺;同時松肩垂肘,雙臂略屈,雙手以蹲樁姿勢隨腰胯左右轉(zhuǎn)動在胸前一前一后劃立圈,如抱球轉(zhuǎn)動之狀。
要求動中求靜,周身放松,不用拙力。
初練5分鐘,稍歇再練,逐日增加時間和次數(shù)。
臥:如此松胯,沉墜。
太極基礎的基礎。
詳細的解釋在十樓。
附:李駐軍談拔井繩的練法 拔井繩是洪式太極拳所獨有的基本功法,是練習腰襠勁的主要方法。
拔井繩是一種象形功法,它的練習方法就象從井里面提水。
因為現(xiàn)在的人大都沒有見過打水,更不用說去打水了,所以這個功法本來是很簡單的,但因為人們沒有見過,顯得有點不好理解。
練習時注意腰胯的旋轉(zhuǎn)是由膝蓋的一提一落來完成的,兩個手也是隨著身體的旋轉(zhuǎn),配合膝蓋的起落一個里纏上提,一個外纏下插,猶如手抓繩子將水從井里提出一樣。
第三基本功:劃太極圈,這是主要基本功。
臥:洪老的關(guān)門弟子張聯(lián)恩老師從開始練拳每天都劃幾千個圈。
這練的是“功“。
苦于沒有明師的朋友如果能夠?qū)W會這個,那么幾年純功下來,碰到明師一點撥,馬上可以步入太極大門。
十一樓有視頻。
它是在蹲樁姿勢練腰襠勁的基礎上單手劃圈,分外纏(正旋)圈和里纏(反旋)圈兩種。
先左手劃圈,一般人左手用力干活較少,相對而言僵勁小,柔和些;左手學后可影響右手易于掌握要領。
劃圈時,腰胯的左右轉(zhuǎn)動配合雙腿的纏絲與練腰襠勁的要求相同。
左手劃外纏(正旋)圈的方法是:右手掐腰 (臥:拇指在后),胸對正前方,左手為掌(掌形為螺旋掌,五指不并攏,也不敞開,虎口合住,拇指尖略外翹,其它四指間略有空隙,五指內(nèi)側(cè)連成內(nèi)弧狀,掌背與小臂外側(cè)連接的腕部一般保持在120°—170°之間),略屈臂,手掌置于左前斜角,中指尖高與眼齊,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對左前下斜角;松肩沉肘,肘尖不得橫指和上揚(臥:肘不過肩,以手領肘),手與眼距離約1尺2寸,目視左手中指尖。
第一動作:腰胯右轉(zhuǎn)約25°,左掌走外弧線順纏(拇指外翻,小指內(nèi)裹)約90°,塌腕,收肘貼肋,小臂下斜指向左斜角,中指指向左上斜角,呈立掌形。
同時目視固定目標,不隨手運,看中指尖(臥:目視左前方)。
第二動作:眼隨手運,腰胯繼續(xù)右轉(zhuǎn)25°,左肘貼肋,五指略上揚,塌腕,左掌內(nèi)收走下弧線待小臂與腹平面成90°時逐漸上揚收至心口前,掌心斜對心口,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對向右后上斜角。
第三動作:腰左轉(zhuǎn)45°,左肘不動,左掌五指向上,略順纏立改逆纏(拇指內(nèi)裹,小指外挑),走上弧線向左前斜角上轉(zhuǎn),小臂斜上揚(臥:肘低于肩數(shù)寸),與腹平面成 90°,中指尖高與鼻尖齊,距離約半尺許,成立掌狀。
第四動作:眼隨手運,腰繼續(xù)左轉(zhuǎn)45°,同時左掌繼續(xù)逆纏90°,領肘向左前斜角轉(zhuǎn)出,中指高與眼平,回至第一動作起勢位置。
劃完一圈,掌中指尖劃出一個360°橢圓軌跡,掌與小臂順纏180°,逆纏180°。
因馬步劃圈,起勢胸對正前方,左手順纏(正旋)第一圈第一、二動作,腰向右轉(zhuǎn) 45°也可大于45°,三、四動作左轉(zhuǎn)則90°;第二圈時,一、二動作腰右轉(zhuǎn)則為90°。
在腰左右轉(zhuǎn)時,兩肩前后轉(zhuǎn)動盡量小些,不可大于36°,使軀干略呈擰勁狀(名為立體螺旋)。
左手里纏(反旋)圈方法是:蹲樁姿式同前,正馬步,胸對前方,起勢左肘貼肋,左掌心斜對心口,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對向右后上斜角。
第一動作:腰胯左轉(zhuǎn)約25°,同時左肘貼肋不動,眼隨手運,左掌中指斜上揚,蹋腕,逆纏走下弧線經(jīng)小腹前向左下轉(zhuǎn),至掌與小腹平面成90°角的左胯前,小臂與地平面成 45°。
此動過程左掌逆纏90°,呈立掌狀。
第二動作:腰胯繼續(xù)左轉(zhuǎn)約25°,左掌連小臂繼續(xù)逆纏走向上弧線領肘向左上斜角轉(zhuǎn)出,中指尖高與鼻端齊,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對向左前下斜角。
第三動作:腰胯右轉(zhuǎn)約90°,眼隨手運,同時收肘至乳下,收肘過程中,左掌順纏270°,走上弧線,至左腕與肩平,掌在肩外,掌心向后,中指指向左方,小臂與肩平行。
第四動作:腰胯左轉(zhuǎn)45°,左肘沉至左肋,同時左掌變逆纏45°,收至心口前起勢位置,掌心斜對心口,中指指向右前斜角。
劃里纏圈第一圈時,掌逆纏225°,順纏270°,共495°,而劃出的橢圓軌跡為360°。
第一、二動作腰轉(zhuǎn)約45°,第三動作腰轉(zhuǎn)約90°,第四動作腰轉(zhuǎn)約45°。
以上是正馬步劃圈,左、右側(cè)馬步劃圈,手運行方位因胸朝向左側(cè)或右側(cè)45°,而隨之也變換相應角度,方法要求一樣。
外纏圈、里纏圈的軌跡都是雞蛋形橢圓;外纏圈大頭在外,小頭在里;里纏圈大頭在里,小頭在外。
這兩個圈是太極拳的基本要素,整套太極拳架都是由這兩個圈按不同方位和不同的配合方式組成的。
從手法上說,包含著掤、扌履 、擠、按、采、挒、肘、靠。
練對練熟了這兩個圈及基本功,不僅學拳架容易,在技擊上也非常實用,圈學不對練不熟不可能學好拳架。
洪師爺把劃圈的軌跡叫“公轉(zhuǎn)”,順逆纏的動作叫手臂的“自轉(zhuǎn)”。
這三項基本功須在老師指導下練一年左右,打好基礎方可學習拳架。
順逆纏-公自轉(zhuǎn)-正反旋 順逆纏:身-向左轉(zhuǎn)為順纏,右轉(zhuǎn)為逆纏。
腿-膝上提為順纏,膝下垂為逆纏。
手-大指外翻掌心向上為順纏,小指外翻轉(zhuǎn)掌心向下逆纏。
公 轉(zhuǎn):手與臂部配合著向左右、前后、上下旋轉(zhuǎn)(六個方向)。
自 轉(zhuǎn):左右上下公轉(zhuǎn)中的自轉(zhuǎn)分順逆纏。
手部自轉(zhuǎn)---大指向外翻轉(zhuǎn)將掌心轉(zhuǎn)動向上為順纏,小指向外翻轉(zhuǎn)將掌心轉(zhuǎn)到向下為逆纏。
(有時稱順纏為外纏,逆纏為里纏) 正反旋:以右手為例(左手同理):凡手向右轉(zhuǎn),順纏下收,逆纏上開為正旋(俗稱正手圈)------拳式如云手、攔擦衣;凡手向右轉(zhuǎn),順纏上收,逆纏下開為反旋(俗稱反手圈)------拳式如十字手。
? 洪均生先生詳釋正旋單手圈 手部的正反旋單手圈,指套路中手部的公轉(zhuǎn)及自轉(zhuǎn),手臂、肘、肩部的八法。
演練正反旋單手圈時,腰隨之左右上下旋轉(zhuǎn),下肢的順逆自轉(zhuǎn),同時鍛煉腰襠的基本功。
洪氏太極拳的特點,講究立體螺旋運動,這種基本功有助于套路線路的熟練與全身的配合,久之自然有佳效。
(因為不論太極拳式多么復雜與不同,在手臂部總是這兩個“正、反旋手圈”與腰襠部的左右上下旋轉(zhuǎn),不同只有方向、角度、高低、大、中、小的變化)。
這種基本功法,不易受場地、時間限制,用定歩,側(cè)馬歩,活歩均可,根據(jù)自身條件,高、低架皆可。
亦可用手的雙順雙逆,或一順一逆練習。
如一路拳第一金剛搗碓第二動作與第五式左轉(zhuǎn)身搗碓第二動作均為手臂部的一順一逆的例子;二路炮捶拳左單云手,右單云手,一路拳上中下三個云手為正手圈活步的例子;一路拳十字手為雙逆轉(zhuǎn)雙順的例子等。
練正反旋手圈時應要輕、柔、慢,自然放松,尤其要注意體會與全身螺旋旋轉(zhuǎn)的配合。
正旋右單手圈手高齊右眼角,角度為胸前45度處。
右手線路如下: 第一動作:身左轉(zhuǎn),松肩沉肘到肘貼肋,小臂順纏自轉(zhuǎn)走外下弧線,手指上揚。
如一路拳第三式六封四閉第一動作的側(cè)掤;二路拳右單云手等。
假如對方手在我方手臂下面便為扌履法,如六封四閉第三動作左轉(zhuǎn)身扌履法。
第二動作:身繼續(xù)左轉(zhuǎn),手隨身體的左轉(zhuǎn),收到心口前,手指上揚,手心斜對心口,手部為掤法,肩、胯部為靠法。
如攔擦衣第三動作的下半圈。
(不拘手順纏收手或逆纏收手,當手收到手心斜對心口時,手指上揚,手部均為掤法,肩、胯部即為靠法)——必須知道的是:第二動作的左轉(zhuǎn),左肩與左胯不準轉(zhuǎn)的過大。
左肩既要與左胯合住,更要與右胯合住。
方法是:左肩略左轉(zhuǎn)便上挑一點兒,也就是肩部與胯部走╯小弧線(肩部左轉(zhuǎn)的幅度,不能超過15度)形成往右去的力,形成這一動作的立體形式和角度,右腰部不僅不準凹進去,胯部更是隨身的左轉(zhuǎn)形成往右前進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