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色活動的感言
追尋紅色足跡的感想
不久前的一個周六清晨,陰沉的天空中伴著零星的秋雨,當很多人還沉浸在甜蜜的睡夢中時,陜西延安中學全體高一新生卻已早早來到學校,3000多名師生排成整齊的隊伍,整裝待發(fā)。
7點10分,在舉行簡單的儀式后,隨著校長李思溫的一聲令下,隊伍在國旗、團旗和校旗的引導下,踏上了為期一天(12個小時)的紅色遠足征程。
延安中學每年在高一新生中開展的“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鑄延安魂”遠足活動,以拉練形式進行,同學和老師都要自帶干糧,從延安中學出發(fā),經延安中學延園部——棗園革命舊址——翻越仙鶴嶺大山——“四·八”烈士陵園——過延河——延安大學——楊家?guī)X革命舊址,最后返回校園,翻山越嶺徒步行走25公里。
秋風細雨帶來陣陣涼意,隊伍進入丘陵、山谷中,道路泥濘,可同學們情緒高漲,一首接一首的歌聲此起彼伏。
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紅色巨龍。
論學習成績,延安中學的學生個個都是佼佼者,但遠足,對于這些高一新生來說還是第一次。
一個多小時后,同學們開始氣喘吁吁,很多人漸漸地沒有了開始時的興奮勁。
又經過5公里的路程后,同學們開始翻越仙鶴嶺。
臨近中午,雨過初晴,在陽光照射下,同學們汗流浹背,身上的背包也越來越沉。
有的同學開始掉隊了。
這時走在隊伍最后的高一(7)班在班干部的帶領下,喊起嘹亮的口號,接著領頭的班級也用更高的音調唱響了震撼人心的歌。
這時,有幾個女同學氣喘不上來,堅持不住了;有個女同學腿肚子抽筋了,坐在了路邊,校學生會干部崔璽玉馬上組織同學幫助她們:有的同學停下來給腿肚子抽筋的同學按摩,有的同學兩人組成一組,架著走不動的同學繼續(xù)前行。
各班的班干部這時也不顧自己的勞累,幫著同學們拿東西、背背包,還時刻不忘領著同學們喊口號、唱首歌,他們其實也很累,但是為了所有的同學都不掉隊,他們咬牙堅持著。
在整個行程中,高一(7)班的屈永龍始終走在最后,他手拎一個大口袋,默默地撿拾同學們因不小心丟下的碎紙、垃圾。
有時,隊伍已走出好遠了,才見他拖著大口袋跑著趕上來。
校學生會主席劉旭說:“屈永龍是一個貧困生,平時生活非常簡樸,可為集體他從不吝嗇,這值得那些在家里當慣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同學好好學習。
”站在山巔,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頓時涌入同學們的心中,眺望延安城,成功的喜悅蕩漾心中。
高一(11)班任杰說:“這次遠足讓我體會到,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看到人生中最美的景色。
”校學生會文藝部長程文娟說:“這次遠足讓我懂得了堅持,堅持就是體驗的過程,其實,過程遠比結果更精彩。
”傍晚,這支紅色的隊伍在夕陽中如同紅色河流一樣返回延安中學。
走進校園的那一刻,很多同學都流下眼淚:“我們不負眾望,我們回來了。
”
老師讓做一次紅色教育活動并寫出活動內容和活動感想請問怎么才能完成這個作業(yè)呢
紅色箴言這是革命先烈用血火鑄成的箴言,這是今人不可忘卻的箴言,這是將與偉業(yè)同在、與日月同輝的箴言”。
整臺演出以“啟蒙”、“真愛”、“曙光”、“放歌”4個篇章結構,層層展現革命先烈用生命鑄就、感人至深的精神財富。
丁建華、喬榛、濮存昕、婁際成、梅婷、佟瑞欣、凱麗、王建新、吳京安等著名藝術家以其爐火純青的朗誦藝術,將《紅色箴言》的經典詩句送給了觀眾,激情澎湃的聲音詮釋了那感人至深的革命情懷、紅色理想、執(zhí)著追求和純真情感,有血有肉地還原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為天津觀眾奉上一場酣暢淋漓的藝術盛宴。
現代化的燈光、舞美、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成功營造了歷史環(huán)境氛圍,延展了藝術家們充滿深情的表演,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現場氣氛感人至深,引起觀眾心靈上的強烈共鳴,令觀眾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中遐想、沉思、放飛情感。
革命先烈們對理想的追求、對生命的眷戀、對信仰的執(zhí)著感人至深。
筆者認為,《紅色箴言》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朗誦藝術的魅力,更是一段心靈接受洗禮的過程;表達的不僅僅是緬懷之情,更是對當代人精神世界的引領。
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當前社會上少數人因為經不住物欲橫流的誘惑,生活在物質層面,而失去精神內涵,人生信仰迷茫,精神支柱坍塌,思想極度空虛,專注于個人的自我設計、崇拜自我,張揚個性、弘揚自我,而對他人的感恩、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付出拋諸于腦后,以致出現各種荒誕不經的社會現象。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怎樣才能使自己生命的空間得以延伸拓展
怎樣使生命負載更多價值和內涵而不再輕飄
這便是《紅色箴言》留給我們的思索:人的生存如果僅僅依靠物質層面,而失去精神層次的升華,這必將是一個扭曲的、不完整的人生。
紅色箴言
武漢紅色旅游感想
目前武漢35處紅色景點大致可分3類:第一類為紀念館,完全對外開放,如農講所、八七會址、烈士陵園等,共15處;第二類是只對部分專家學者、學生開放,大都是陳列館,如私立武漢中學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等;武漢市革命博物館位于武昌紅巷13號。
2000年11月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 農民運動講習所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和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并,組建武漢市革命博物館,辦公地點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內,負責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武昌毛澤東舊居、陳潭秋烈士早期活動舊址及武昌起義門舊址的管理、保護和對外開放。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講習所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同志倡議創(chuàng)辦并主持的一所培養(yǎng)全國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
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棟磚木結構的房屋組成,中間有一個大操場。
農講所舊址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學宮式建筑,占地面積12850平方米。
當初為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北路小學堂。
1927年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校址。
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 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紀念館位于武昌都府堤街20號。
1985年對外開放。
舊址原為武昌第一小學,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學校小禮堂內舉行了開幕式,同年5月10日,共青團四大也在此召開。
武昌起義門舊址館 武昌起義門舊址館位于武昌首義南路。
起義門原名中和門,它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門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爆發(fā)后革命黨占領并打開中和門,迎接城外部隊入城,在城樓布定大炮轟擊總督府。
武昌首義勝利后,中和門被譽為首義勝利的開端。
1912年,改名起義門。
但1913年,段祺瑞任湖廣總督時,又恢復了中和門原名。
八七會議會址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5--139號,依托舊址而建。
八七會議會址,1978年辟為“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家庭火災逃生活動感言100字
黨組活動紅歌會的感想紅歌就是弘揚紅色精神的歌曲,它們蘊含著先輩們紅色革命的鋼鐵意志,它們飽含著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愛國情懷,它們深含著中華兒女對祖國誠摯的頌揚。
它們在述說,述說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它們在謳歌,謳歌著一代代艱苦奮斗的英雄兒女;它們在禮贊,禮贊著一處處和諧美麗的大好河山。
我原來對紅歌不是很了解,更有時不屑去學去聽,可自從黨課小組活動后我發(fā)現紅歌其實挺好聽,而且好聽的同時又不像流行歌曲那樣給人一種做作、一種草根文化的感覺,也不像鄉(xiāng)村音樂那樣給人傳遞一種輕飄、一種消極退縮的思想,更不像搖滾音樂那樣給人一種嘈雜喧囂、一種沒有思想內涵的空洞乏味。
所以,我認真聽了,而且認真學了,也從中獲得了不少感悟,并得到了心靈上的紅色洗禮,最重要的是對革命先輩、對那段紅色歷史、對黨、對國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正如《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xiāng),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我們勤勞,我們勇敢,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戰(zhàn)勝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xiāng),誰敢侵犯我們就叫他死亡
”這段,說出多少中華兒女的心聲,唱出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夢想,譜寫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指引著我們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激勵著我們讓祖國永遠繁榮昌盛、永遠和諧美好、永遠屹立于東方不到,不再受剝削,不再受壓迫,不再受屈辱。
正如《沒
垃圾分類活動后的感想,300字左右
我自己都寫不出